筆者在過去兩日,剛完成了一次高小學生的營會,想與大家分享這次在營會中觀察到的一些現象。其中一個較值得關注的,是孩子們在責任感上的表現。不知道各位是否也有類似的發現,孩子們在面對問題時,往往會表現出一種「事不關己」的態度。當你詢問他們的意見時,經常會聽到「唔知」;當要求他們做決定時,則可能得到「無所謂」的回應。這種反應背後,其實往往反映了他們自主意識的欠缺,甚至可能是對承擔責任的恐懼。
針對這種情況,主要可能源於以下兩種極端的成長經驗。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,您的孩子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情形:
1. 「從來都不需要做決定」:過度照顧的影響
這是一種我們常說的「飯來張口」現象。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,無需為任何事情做出選擇時,他們的決策能力便無從鍛煉。這種情況可能源於父母過度的保護與關懷,甚至是因為擔心孩子做錯選擇,而將所有決策都包辦了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失去了對決策的敏感度與信心。
2. 「對承擔責任的恐懼」:負面經驗的影響
另一個極端則是,孩子在過往的經驗中,可能習慣性地遭遇否定或批評。例如當他們做出選擇後,無論結果如何,都會被挑剔,甚至是完全否定。這種模式會讓孩子感到不管如何選擇都無法令人滿意,進一步削弱了他們的決策動機與承擔責任的勇氣。
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?
無論孩子是因為哪一種原因缺乏責任感,家長都可以嘗試給予他們更多做出選擇與承擔後果的機會。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:「做錯決定並不可怕,重要的是能夠承擔結果,並從中學習,下一次會更有信心。」
在這次營會中,我也特意向孩子們傳遞了一個觀念:即使感到不確定或缺乏信心,首先要告訴自己:「不要逃避責任」。然後再細心思考,嘗試尋找對事情有幫助的解決方案。只要有心想把事情做好,就一定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,下一次自然會表現得更好。
其實,這種心態正是正向心理學中所提到的「成長型思維」(Growth Mindset)。孩子的責任感並非與生俱來,而是需要在不斷嘗試與錯誤中培養的。家長們可以鼓勵孩子在不牽涉安全或道德問題的前提下,多嘗試做出自己的決定。即便結果可能在您看來不盡如人意,也請給予適度的支持與包容。畢竟,「錯了又不會有大問題,最多只是蝕底小小」,但換來的,卻是一個懂得承擔責任、願意面對挑戰的孩子。
最後的小建議
我們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,而這一切的關鍵,往往就在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培養。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與機會,讓他們學會承擔,從而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、獨立且有責任心的人。
感謝大家耐心閱讀,期待與各位交流更多想法!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Gary Sir
註冊社工
五旬節會粉嶺堂正向家庭培育中心服務主任
英國劍橋國際學院認證特許高級人才發展教練及引導師 (CMCF)
香港ACF認證人生教練
英國新特蘭大學 (香港) 認證教練
Experiential Learning Design Institute 認證一級體驗式學習設計師
加拿大Career/LifeSkills Resources Inc.性格透視®認證一級培訓師
美國 TTI Success Insights 國際認證DISC行為表現分析師 (CPBA)
美國 TTI Success Insights 國際認證激勵因子分析師 (CPMA)
中國香港挑戰網陣協會歷奇低結構一級教練
中國香港挑戰網陣協會康樂緣繩下降一級教練
!nside Cards®認證Lv3高級引導師
正向心理學導師
#親子教育 #親職教育 #正向教養 #正向心理學 #家長教育 #家長 #家長心得 #欣賞孩子
#五旬節會粉嶺堂 #正向家庭培育中心